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就业指导
当前位置: 首页>>就业指导>>正文
跳出思维里的墙-“学生思维”
2018-04-29 12:00   审核人:   (点击: )
[文章下载] [字号: ]

其实说起“学生思维”这个词,我对此更多的理解其实是初入社会的学生们在之前长时间的学习生活,以及校园环境的影响之下形成的一些并不太适用于社会职场生活的固有思维。

不去评价对错,只是说这样的思维可以满足你在校园的生活,但新的一年毕业季又要到了,一些思维可能会对你之后的漫漫社会路造成影响,在这里我想稍稍跟各位说一说我的看法。

一、你习惯了被动的接受

学生时代的你总是被动的,被动的按照老师教授的课程进程学习,被动的接受着来自父母学校的安排,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你试着做出了一些选择,但那些选择被接受的前提往往是你在他人的引导下做出了符合他们期望的选择而已,在这样的选择之中你并没有完全占据主导的位置,可依然给了你是自己做出了选择的错觉。

于是这个错觉更掩盖了你已经形成了被动接受这一习惯的事实。

学生时代总有人看着你的,学校里有老师看着,回家了有父母看着,他们会管束你,也会给你灌输一些东西,而你只需要接受就好。

但在进入社会进入公司之后,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是契约式的,而工作这件事,你的上司更重视的是结果,每个人手头都有自己的事情,所以不会有人去盯着你,去督促你,去细致的给你安排好几点到几点应该做什么工作,并且大部分工作之间的联系不会那么确切那么严丝合缝,你如果一直保持之前被动接受的思维模式,那么你将感到会无所适从,做完一件事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然后又只是傻傻的等着新的任务。

因为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受,所以你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对很多事情有着自己的想法却又碍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面子,从而不好意思说出口,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是一样,更多的只愿意自己去琢磨,去苦恼,羞于向他人请教的同时又渴望有某个人来发现自己的苦恼,然后来拉自己一把。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之后,有的人会逃避,开始人云亦云敷衍了事,而发展到更危险的状况,就会开始形成极易被他人影响的状态,太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畏首畏尾最终难成大事。

相应的解决办法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自己的脸皮更厚一点,别因为一些无所谓的东西诸如面子而羞于去麻烦别人,对于工作首先要了解的是,并非所有人一上来就能够上手,新人出现各种问题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不会有人觉得奇怪。反而如果你任何事一上来就能得心应手的处理,用偏厚黑一点的想法去思考,也许才会有人觉得你将会成为隐患,可实际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毕竟现如今的工作环境之下,更讲究团队合作,你需要去依靠你的团队一起迈步向前走。

而不是固守被动接受的思维,最终拖累整个队伍。

你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才是真正能帮助你顺利把身份从学生过渡到成人的关键因素。

二、你失去了力图改变的勇气

学生时代长期固定的生活模式以及大环境的影响,不论如何都会让你产生一些想要改变的念头,可大部分最终消磨于懒惰;还有一部分状况下,你只一味的想着努力就有明天。努力在任何时候都没有错,只是在学生时期,努力通常会有结果,但你要明白在社会生活中,只有努力的话,有时候并不能给你带来一个你所期望的结果。

关于被懒惰所消磨的勇气,试想你对于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或者是困窘的当下,或者是难以名状的挫败感,在感受到这些的时候不甘如此,产生了强烈的去改变的念头,可实际上你是怎么做的呢,开始改变的时候当然会感受到一些挫折,可你在这里就停下了,想着一开始就这么困难,以后肯定还会有难以解决的难题,再扭头看看现在,好像也不是不能忍受,于是你忍着,懒于去继续改变,最后所有的一切还是一成不变。然后慢慢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墨守成规,再提起“改变”这样的话题,又开始以老年人自居,表示自己没有改变的力气了。

关于一味努力的状况,学习是一件单纯的事情,你的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可往往有人把从这种单纯的事情中总结出的道理,自然的嫁接在了其他所有事情上,(其实这也是一个思维上的误区,太过于认死理,不懂得去权衡,不懂得去认清事件本质再下判断)。在社会生活之中,你需要明白的是你个人的努力,有时候并不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为这很复杂,之中的变量太多,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可能导致一定的变化,绝非是你努力就能获得好的结果这么简单。

仅仅因为懒惰导致的失去勇气,你需要从一些日常的小事开始改变自己懒惰的毛病,试着去坚持做一件小事,成功之后再给自己一个更高的目标,由此循环,最终好的习惯会让懒惰慢慢走远,当你不再懒惰,然后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来敷衍自己,再试着去做下定决心要做的事,你会发现这并没有那么难。

而关于盲目的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说起来比较容易,就是转变自己的观念,清楚的认知到“努力”与“好的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可做起来并不如说着这么简单,可我相信的是,懂得努力的人,必然在某一方面天赋异禀,那么试着去从更大的环境下分析自己是否需要改变,这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你只是单纯的寻找问题,但接下来呢?

在学生时期,老师会告诉你要你去发现问题,实际上他们心中对这个问题是有数的,并且有着相应的解决方案,你只需要发现他们想要让你发现的问题,他们就会直接给你解决的方案;当你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他们心中所想,你收到的答案,通常会是“既然你已经发现了问题,那就试着去解决它。”你觉得他们不会告诉你解决方案的问题并没有那么迫切,就放在一边不求甚解,最终忽略了过去。

可这一点在工作中将会成为致命伤,没有解决方案的问题,终将因为心理上暗示的“不重要”被慢慢搁置。但是问题本身就摆在那里,你的同僚们工作时间比你长,你发现的问题会是他们完全没有想过的吗?工作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一直存在,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其他人也许悄悄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只是并没有寻求到一个好的,能够让所有人都满意或者接受的解决方案,所以选择不去大张旗鼓的把问题说出来。

而你突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你欣喜若狂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发现了他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想也不想就堂而皇之的把问题抛了出来,可你并没有先试着去思考一个解决的方法,哪怕是一个并不成熟的解决方法。

老板们永远都喜欢“发现问题并且给出解决方法”的员工,而不是讲了一堆长篇大论显摆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此来佐证自己抛出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却连一个初步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都没有的员工。

你需要记住的是,重点不是在问题本身,而在于你发现问题之后,能否给出一个有一定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四、你受到了标签效应的影响

这之中的问题大概与大环境下的教育体制有关,如同伴随我们学生生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

“某某某得过什么作文大赛的大奖,他文笔很好。”

“某某某奥数得了什么奖,他肯定数学学得特别棒。”

“某某某上了什么英语的夏令营,他英语一定特别好。”

诸如此类给人打下的标签,往往直接的影响了我们对一些人的判断,以至于在整个学生生涯中,我们越来越认为,因为“标签”所以“标签所指的方面”就是好的,不否认这些在指向性强的例子里,可以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描述。

但随着这样的标签效应影响越来越深远,甚至已经扭曲甚至病态到以偏概全的地步了。如同有的人难免会在心里有这样的想法:

“我毕业于某专业最强的某个大学,所以我的专业水平是很强的。”

“我毕业于某某名校,所以我很厉害。”

他们把这些或自己,或他人,或社会贴给自己的标签当成了自己价值的体现,可实际上这些标签,只能辅证你的价值,绝不可能完全代表了你的价值。它们可能是你曾经的成就,却不代表你当下乃至未来所能创造的价值。

因为未曾做过的,不会有人因为以前就下一个定论。

给自己贴着标签与他人交流的人,在社会,职场中是会引起他人警觉的,会勾起他人对于你“自大”的印象,从而拉远了双方之间的距离。你需要做的就是收起自己的标签,请把过去的成就虚荣当作垫脚石踩在脚下,而不是当作军功章别在胸口,逢人展示一通。

上一条:为什么毕业三四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下一条:初入职场的你,需要克服哪些典型的“学生思维”?
关闭窗口